思考能力被框架在訊息欄?

 

在現代社會中,使用網路互相傳送簡短訊息已成主流,您知道這樣的現象,也會對孩子的作文寫作能力產生影響嗎?

 

►簡訊病

Alexander Slagg是一位在美國的某間中學任教的英文老師,他在與其他英文老師聊天時,談及了關於「簡訊病」(Texting Sickness)的現象,他們擔心出生在這個時代的孩子越早開始使用任何形式的簡訊,就越容易傷害到基本的寫作能力。

 

►使用通訊軟體傳送文字訊息時……

以家長而言,使用LINE等平台傳送文字訊息時,對象可能多是工作上的客戶或同事;而以孩子來說,傳送對象則是以同學和朋友居多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孩子可能會為了追求快速與方便,對於選字的正確性反而不那麼在意,也有部分孩子會出於「避免文字訊息看起來太過嚴肅」的理由,而選擇在訊息中省略了標點符號。

 

上述現象雖然都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小部分,但「用字遣詞」和「標點符號的運用」,其實也是和學科——「國文」與「作文」息息相關的!當這樣的狀況頻繁發生,會不會因此而出現什麼大問題呢?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!

 

傳訊息和寫作文,一樣?不一樣?

 

為什麼孩子總是寫出流水帳呢?寫出流水帳的兩個主要原因,其一是敘述方式和用詞太過口語化;其二,在平台傳送訊息時,通常是想到什麼傳什麼,並不會組織太長的段落或是句子,這樣的書寫邏輯和思考方式,恰好和寫作是完全相反的。


「科技」,不應該是孩子學習路上的絆腳石,在網路上探索、暢聊的同時,也可以讓孩子瞭解「文章」與「訊息」本質上的差異,練習如何在寫作文時跳脫傳訊息的思維,才是擺脫寫出流水帳、不再把作文寫得像簡訊的第一步!

 

日常習慣如何養成超強寫作力?

 

►養成日常寫作習慣:

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就養成寫作習慣,保持穩定產出文章,像是書寫篇幅不長的日記、週記等等,內容可以是簡單的生活紀錄,或是由家長協助設計題目。家長若是有餘裕,甚至可以在閱讀完孩子的書寫內容後,也一樣用日記的方式給予回饋,如此一來,除了能達到寫作練習的效果外,也能培養親子間的感情。

♦每天練習一點點,改變慣用的傳訊息方式,養成寫作習慣、培養語感,在潛移默化之下,無痛提升寫作能力!

 

►正確使用標點符號:

「年輕人打字不愛用這符號」,近年曾經出現過這樣的新聞標題,而標題中的符號,指的就是使用率最高的標點符號:「逗號」。網路出現這樣的討論並引起共鳴,是否表示部分學子對於「在訊息上正確使用標點符號」有所抗拒?雖然大部分參與討論的人,主張只是因為「看起來很嚴肅」所以才不想用,但這樣的想法真的好嗎?許多不好的習慣都是從「尋求方便」而出現的,而養成習慣後,可能就不那麼容易改變了。

♦在日常生活中,多多提醒孩子正確使用標點符號,未來也不用再花更多時間與力氣去矯正。

 

►增加閱讀量:

有一句話說:「模仿成功者,才是最快的成功路徑。」這裡的模仿,並不是完全照抄書中所寫的名言佳句,而是指孩子在書中可以看見各種不同的敘事方式、寫作脈絡、修辭運用……等等,這些內容只要用心讀得夠多,再經過經年累月的累積,都會慢慢內化成孩子的寫作實力。

♦包含更深層的寫作語感、書寫邏輯,也將隨著閱讀量的增加,成為孩子獨樹一幟的風格。

 

►從閱讀中反思與回饋:

要將「閱讀」的效益發展至最大,更重要的是閱讀之後的反思與回饋。在讀完一篇文章或故事後,可以引導孩子寫下閱讀心得,包含自己對於文章的理解與疑問,以及讀後感等等,其他更多的內容也鼓勵孩子自由發揮。這樣做不僅能確保孩子在接收訊息之後,可以真正做到吸收、分辨與思考;在課業方面,更能夠精進閱讀素養能力,讓孩子輕鬆面對著重於素養方面的新課綱。

 

寫作的練習,小從標點符號的運用,大到文章架構的編排,當我們學會注意每一個小細節,從減少錯字、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開始,我們也能在小小的訊息框裡追求正確習慣的培養。而文章架構則可以藉由閱讀的累積、觀後感的思辨練習,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寫作風格及語感,在作文紙上暢所欲言!

 

 

想即時看到柳吟週報和其他消息更新嗎?

按下追蹤,最新資訊不漏接↓